
聚焦!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官微报道雷锋连集中收看热议“用雷锋精神涵养时代新人”学生工作研讨会
(文法学院新闻中心)近日,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官微以《时代新人担大任 雷锋精神育心间》为题报道了我校雷锋连成员集中观看热议“用雷锋精神涵养时代新人”学生工作研讨会,充分肯定了我校就雷锋精神的学习与传承所开展的学生工作,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雷锋精神学生工作研讨会
2022年1月18日14:00,燕京理工学院雷锋连全体成员在腾讯会议观看由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和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主办的“用雷锋精神涵养时代新人”学生工作研讨会。
会议邀请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副主任张治国、辽宁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副部长、辽宁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副处长岳宏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钟俊生、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曲建武、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党委副书记孔祥彬、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葛骁欧、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于涵宇、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孔祥慧、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生代表李浩然参与本次会议。会议由孔祥慧书记主持。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是对时代新人的要求,而培养时代新人正是需要雷锋精神的滋养。雷锋连成员认真记录会议内容,并对会议所研讨的雷锋精神与时代新人进行思考。
会后,雷锋连成员互相交流对雷锋精神、涵养与时代新人的理解和感悟,并将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让成员们在雷锋精神的引领下更好地成长。
雷锋连连长郑涛谈到雷锋同志的事迹始于平凡,却不囿于平凡,时代在进步,学雷锋标兵典型也不断涌现,本次研讨会中进行汇报的各位领导老师以及学生代表,便是大家需要学习的榜样。
春天即将来临之时,便是学雷锋活动盛行之时。在会议中提到的各先进支部、组织的学雷锋活动,启迪了同为学习雷锋红色学生组织的大家,发散了固化的思维,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学雷锋之行蔚然成风,这也是广大热衷于志愿服务活动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所欣慰的
雷锋连副连长滕佳蓉表示作为新时代新青年,要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学习,发扬艰苦朴素的奉献精神,发扬爱国爱党精神,发扬服务师生的互助精神,努力向雷锋同志学习,向他靠拢。
雷锋连副连长李春雨提到在新时代弘扬雷锋精神助力培育时代新人,就是要青年一代充分发挥“学雷锋标兵”的模范带头作用,把强烈的爱国心、坚定的报国志融入到创新创业中,助力祖国发展进步的伟大事业,以青春之我,书写最美答卷。
雷锋连志愿服务部部长王子奕:
通过对本次会议的学习,对各位教授报告的认真聆听,我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对今后学生组织工作模式有了新的认识,对志愿服务组织架构有了全新的理解,对雷锋精神本质和内涵有了深刻的认识。
雷锋连组织部副部长张汝鑫:
作为学生干部,我很赞成孔祥彬老师的“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学生党员作用发挥长效机制”的观点。我们应在疫情期间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按时上报自身情况,认真完成并督促同学完成上报,面对艰巨和艰难、艰险的工作,学生干部应挺身而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尽责。
雷锋连助导管理部干事刘雨梦:
人民的生活需要雷锋精神,新世纪的大学生更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树立长明学雷锋的思想,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雷锋精神才能不断发扬光大,在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雷锋连组织部干事王思媛:
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志愿者,并不是只要掌握理论知识,更应该主动去接触社会,主动参加到社会举办的各项有益活动中,充实自我,使自己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把爱心化为行动,去关爱社会上每一个需要得到帮助的人,弘扬雷锋精神,与现代文明同行,以奉献扬青春,与社会同进步。
雷锋连办公室干事孙皓:
一个人能承担多大责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能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雷锋连宣传中心干事王昕烨:
此次会议让我体会到了雷锋精神的实质与内涵,同时坚定了我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贯彻雷锋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努力创新,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雷锋连志愿服务部干事张瀚文:
作为一名时代新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雷锋精神传承,发扬下去,弘扬雷锋精神,带头模范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优良校风和学风的形成。
雷锋连指导老师王思齐表示在新时代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要牢记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深刻把握坚守崇高理想、秉持人民情怀、践行奉献精神、投身民族复兴的思想内涵,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本职岗位上做一颗螺丝钉,扎实工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线上直播现场
此次会议让雷锋连成员对雷锋精神有了更加全面且深刻的认识,他们将以雷锋精神教育自身,并将雷锋精神落实到实践中,做到爱党、爱民族,热爱社会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以新时代新青年的身份,传承雷锋精神,肩负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燕京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