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京理工学院“情系平武 大爱无疆”四川平武支农支教实践团开展特色科目支教活动
(人文教育学院新闻中心)燕京理工学院“情系平武 大爱无疆”四川平武支农支教实践团于响岩小学开展了一系列特色科目支教活动。实践团队员正用创意与热忱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通向世界的窗。在这里,思政课是生长在画纸上的“雷锋树”,口才课是舌尖跳跃的魔法音符,手势舞是掌心绽放的希望之花。三种课程,多样色彩,共同勾勒出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活动现场 思政课——把榜样“种”进心间 支教团队员李秋雨将雷锋的故事画进“大树”,顺着枝干蔓延进孩子们的心里。她没有翻开厚重的课本,而是用简笔画的形式,将雷锋的样子为小朋友们描绘出来。当“学习雷锋好榜样”落在孩子们的纸上时,他们清澈的眼中也闪现出“我也想做好事”的光亮,榜样也不再是遥远的名字。最生动的思政课,是让榜样从课本里走出来,变成孩子们触手可及的温暖。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里,藏着比任何宣言都更真挚的信仰。 口才课——让勇气破土而出 “把舌头当成小弹簧,轻轻跳起来!”在支教团队员武洋的口才课上,口部操不是枯燥的练习,是“咬苹果”时圆鼓鼓的脸颊,是“吹羽毛”时屏住的呼吸,是模仿小溪叮咚的舌尖打滚,孩子们屏住呼吸追逐空中飘荡的羽毛,舌尖在齿间翻滚出潺潺溪声。当孩子们从磕磕绊绊到清晰喊出“老师好”,当课堂里飘出此起彼伏的绕口令时,才发现口才课最动人的,不是标准的发音,而是孩子们敢于张开嘴,把心里的话说给大家听。语言在这里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孩子们展开翅膀的勇气。 手势舞——让希望指尖流淌 支教团队员安羽菲和毛子瑶的指尖在空中画着温柔的弧,把“志向”藏进比心的手势,把“希望”编成翻转的手掌。孩子们跟着模仿,小手时而像花苞慢慢绽开,时而像星星在胸前闪烁,动作或许不齐,眼神却格外认真。当《少年有志》的旋律漫过课桌,那些说不出的感谢,都藏在交叠的掌心、挥动的手臂里,最真诚的表达从不需要太多言语,指尖的温度早已把心意表达给全世界。在这支舞蹈里,爱与希望正通过指尖的温度,跨越言语的藩篱,流向更广阔的天地。 活动现场 教育的美好 永远发生在真诚与创意相遇的瞬间 风会记得这些瞬间 树影里长出的榜样 会自己开花 笑声撞碎的胆怯 正开出新的嫩芽 掌心交叠的温度曲 早已越过蝉鸣 在某个明天成为新的光 而这段关于成长、希望与传承的故事 仍在平武的青山绿水间,静静生长 ——燕京理工学院人文教育学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