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

AI与唐诗的跨时空对话:金中教授新书发布会、特聘教授聘任会于燕京理工学院圆满举行

(人文教育学院新闻中心 记者/胡美轩 王梓齐)为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人文科学的深度融合,响应教育领域对跨学科创新实践的倡导,4月10日,由三河市科学技术协会、燕京理工学院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新E代数智未来产业学院主办,燕京理工学院图书馆、人文教育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承办的AI与唐诗的跨时空对话暨金中教授新书发布会、特聘教授聘任会于燕京理工学院圆满举行。


活动现场


  三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郑建国、燕京理工学院副校长赵鹏、华文出版社传统文化编辑部主任吴文娟、人文教育学院院长刘忠见、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丽芬及师生代表参加活动。人文教育学院教学副院长刘娜娜主持活动。

  金中,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翻译家、词作家,我国古典诗词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中日诗歌研究所所长、西安诗词学会副会长、陕西省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青年诗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市碑林区政协委员、西安市碑林区侨联委员、陕西省委宣传部“六个一批”人才、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

  燕京理工学院副校长赵鹏致开幕辞。建校二十年来,始终秉承“立德树人、开放办学”的宗旨,扎根燕赵沃土,传承文化基因。金中教授身兼多重身份,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摆渡人”,《AI遇见李白》则是他以科技之笔对话千年诗魂的崭新尝试。学校诚挚希望与金中教授及各界同仁携手,在人工智能作诗研发、数字人文教育、传统文化传播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让科技为文化插上翅膀,让文化为科技注入灵魂。

  三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郑建国在致辞中表示,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人工智能是当代科技的前沿。金中教授以《AI与唐诗的跨时空对话》为题,将传统文学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不仅为古典诗词研究开辟了新视角,也为科技人文的跨界合作提供了生动范例。科协期待与西安交通大学、燕京理工学院等高校深化合作,共同探索AI技术在文化传承、教育创新等领域的应用,让科技成果更好服务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

  金中教授在主题讲座中介绍了自己的诗词创作、普及与科研之路。金教授突破传统创作的思维定式,使诗词创作与时俱进,尝试与动漫结合、与AI结合,并与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共同研发诗词创作计算机程序——人工智能“华七”。金中教授还在个人创作的古体诗中融入现代物理观念,展现独特构思。他指出,诗词创作应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用新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获得新生,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充分展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前沿科技的融合能力。

  携手共育文化薪火,并肩同传学术真知。人文教育学院院长刘忠见为金中教授颁发特聘教授聘书。

  燕京理工学院副校长赵鹏与金中教授共同为《AI遇见李白》揭幕。此书以跨学科的宏阔视野,完整记录了从传统诗词考据到AI创作系统的研发历程,既是对李白诗风的数字化解构,亦是对古典文学现代转型的深刻探索。


活动现场


  此次活动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的生动意义,人文教育学院将借助AI技术挖掘唐诗多元价值,推动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创新发展,让古老诗词在科技浪潮中绽放新的魅力。

——燕京理工学院人文教育学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