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教师参加教育“数智化”变革下的外国文学教学与研讨会
(人文教育学院新闻中心)3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叙事学研究院及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承办的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2025年年会暨教育“数智化”变革下的外国文学教学与研讨会在南昌顺利举行。本届年会以“技术赋能人文,数智重构经典”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对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的革新作用,探讨如何通过技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推动学科创新与人才培养体系升级。在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人文教育学院英语专业教师祝婧琦赴江西南昌参会。
活动现场
会议吸引了来自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4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AI技术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革新作用展开深入研讨。
主旨报告环节中,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以“外国文学教学的应用指向——以外语本科专业为视角”为题,提出AI技术可通过智能文本分析、跨文化翻译支持及背景知识整合,重构教学内容,助力学生快速掌握叙事结构与文学批评方法。浙江工商大学程丽蓉教授则以《远大前程》教学为例,展示了AI驱动的个性化学习路径与沉浸式VR场景如何提升课堂互动效率,激发学生探索文学意蕴的兴趣。
面对AI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专家们聚焦“人文价值与技术伦理”议题展开讨论。浙江大学杨革新教授在“文学研究的AI转向与批评范式重构”报告中强调,需警惕技术依赖对深度思考能力的削弱,主张建立“教师引导、AI辅助”的协作机制。中国矿业大学孙慧博士通过解析《红与黑》中的思政元素提出,AI语义分析可助力挖掘文学作品的伦理议题,为价值观教育提供新路径。
平行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郑杰教授等学者进一步探讨了AI时代教师角色转型的实践方向,呼吁加强跨学科合作与国际经验借鉴,例如日本文学研究的AI技术整合案例,为本土化教学创新提供启示。
通过此次论坛,我院教师不仅提升了个人专业技能,还带回了丰富的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前沿理念和创新思路,为学院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汲取了新鲜养分。唯有坚守人文内核,方能驾驭技术浪潮,人文教育学院将在数智时代培育兼具文化自信与全球胜任力的复合型人才。
——燕京理工学院人文教育学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