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

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教师代表参加国际中文教育前沿论坛

(人文教育学院新闻中心)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互鉴,进一步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为“一带一路”服务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月22日,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河南新乡成功举办“国际中文教育前沿论坛”。在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人文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李晋香赴新乡参会。


活动现场


  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育书画协会会长刘利作题为《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的主旨报告。刘利教授指出,我们正处在人工智能和智慧教育时代,资源和技术全面赋能教育。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国际中文教育也不例外。因此,当前和今后,国际中文智慧教育建设,要着力在理论建构、“三教”问题、技术跟进和落地应用场景等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

  首都师范大学燕京特设讲习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中文教育学科负责人、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史金生围绕《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内涵及构建策略》指出,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主要包括汉语知识体系和文化知识体系两个方面,从教育属性着眼,教学中要注意“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都应充分体现中国特色。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学术交流与出版专委会副秘书长曹秀玲在汇报《汉语书面语的特点及其作为二语教学问题》时指出,面对国际中文教育的新形势和新业态,高层次、高素质国际学生培养无疑将极大助力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和讲好中国故事。国际上的中文阅读和写作较之日常听说读写技能培养,将更好拓展中文使用的广度和深度,承担运用中文创造和推广新知识的重要使命。

  论坛中,我院教师李晋香与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汉语拼写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郭伏良教授,成都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吴璐璐围绕国际中文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方向。

  校内分享会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陈思宇表示,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将持续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支持教师参与高层次学术对话,让国际视野真正反哺课堂教学与学科建设。此次参与论坛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中文+职业技能”“智慧教学”等国际新趋势,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供方向性参考。


活动现场


  人文教育学院将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持续优化学术生态,为培育更多标志性、前沿性学术成果提供坚实支撑。通过加强师资梯队建设与跨学科合作,构建更具活力的学术共同体,推动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

——燕京理工学院人文教育学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