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助力 创新赋能 | 心理健康服务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燕京理工学院成功召开
(人文教育学院新闻中心)4月21日至23日,由燕京理工学院主办,人文教育学院、龙明升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承办,河北正尚方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顺义区和谐心理咨询中心、廊坊博谷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AI助力 创新赋能 心理健康服务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燕京理工学院成功召开。 活动现场 论坛特邀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特聘教授、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心理学分会首任会长岳晓东,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河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张志杰,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应用心理硕士点负责人赵小军,廊坊市教育局教研室心理教研员、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田国胜,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委员、初等教育学院原院长刘慧,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理事长孙闻天,河北正尚方心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晶星,北京顺义区和谐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王连友、副主任杨小欢,廊坊博谷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刘红,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张银银,三河市第七中学副校长田爱东、三河市第一中学教师吕秋艳、三河市第二小学教学主任霍路、三河市大薄各庄小学副校长邹艳艳莅临学校。燕京理工学院副校长李庆,人文教育学院院长刘忠见,副院长郑凡、刘娜娜,院长助理孙雅钗及师生代表参加论坛。 论坛开幕式上,燕京理工学院副校长李庆在致辞中谈到,人工智能的浪潮正重塑教育生态,在心理学领域,AI技术已展现出巨大潜力。他希望此次论坛以需求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创新为驱动,推进科研与教学融合;以合作为纽带,构建协同育人生态,推动AI与心理学深度融合,培养扎根实践的高素质心理健康服务人才,让心理健康服务更普惠、更高效、更人性化,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教育力量! 人文教育学院院长刘忠见表示,此次论坛汇聚多方优质资源,以“校校联合、产教融合”为双轮驱动,锚定需求,构建“AI+心理”育人新范式;开放协同,打造产学研融合生态圈;扎根实践,拓展技术普惠新场景。学院愿以此为起点,共探智能时代心理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的“破局之道”。 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理事长孙闻天在致辞中提到,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设需要从业者兼具历史担当与专业胜任力,既要以时代使命感回应社会需求,又要夯实理论基础、恪守专业伦理。新时代大学生应积极探索“AI+心理”本土化服务模式,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实践,推动学用结合,进一步深化校际、校企合作,构建青少年心理成长友好型生态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校企联心,筑梦“心”途。燕京理工学院副校长李庆、人文教育学院院长刘忠见为新签约大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授牌。 AI时代 创新领航——专题报告赋能未来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特聘教授、香港心理学会辅导心理学分会首任会长岳晓东在题为《AI时代的心理人才培养:挑战与机遇》专题报告中,从时代变迁、社会复杂性出发与同学们深入探讨AI时代的核心挑战、破局路径及人才培养策略。他指出,AI时代人机共存的最核心竞争力是“提问能力”,结合丰富案例,深入剖析AI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强调重构价值体系,增强个人创造力。岳教授呼吁青年学生要顺势而为,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困难与挑战。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河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张志杰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心理学和人才培养》专题报告中,从心脑关系、个体层面、社会层面、发展维度四个方面深度分析了AI时代心理学的重要性、新特点、新发展及人才培养方向。张教授鼓励同学们扎实本专业与交叉学科知识,掌握实验设计等专业技能,提高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与数字素养,在AI技术浪潮中,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更好地理解和服务人类。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应用心理硕士点负责人赵小军作题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中实践应用的助推孵化机制》专题报告。赵教授分别从心理学实践领域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社会心理服务系统化实践——助推孵化机制、“1+4”应用模式、项目应用四个维度同与会师生交流探讨。他希望新时代教师依据各类能力评价指标,以“带学模式”为核心,组建心理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实践,促进心理健康人才培养与社会心理服务需求融合对接。 廊坊市教育局教研室心理教研员、河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田国胜在题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实践与思考——廊坊区域团队成长经验交流》的专题报告中,以廊坊地区为切入点,从滋养式培训——区域团队协作成长模式、云教研互动——现场体验远程互动试点、项目化支撑——任务驱动校本团队建设三个阶段深入剖析了新时代心理教师发展的核心路径。他要求广大同学关注个体内在成长,积极实践,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添砖加瓦。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委员、初等教育学院原院长刘慧在《生命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铸魂”》专题报告中,分别从AI时代教育主旋律、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审析、以生命教育统领心理健康教育三大方面解析生命意义在AI时代的“强势”凸显以及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刘教授谈到,同学们要以生命为基点,做好“生命联结”,重视生命教育,勇于追求生命价值,活出生命意义,为心理健康教师注入生命能量。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研讨会 AI时代心理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规格与要求 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理事长孙闻天,河北正尚方心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晶星,北京顺义区和谐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王连友、副主任杨小欢,廊坊博谷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刘红,北京国人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张银银共同研讨AI时代心理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规格与要求。 北京顺义区和谐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王连友指出,学习心理学的目的是为了洞察问题,不被生活难题所困。心理咨询的关键在于帮他人调整心态,塑造乐观人格。王主任希望学校能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人才,携手推进心理学社会服务,提升大众心理认知水平,助力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 河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理事长孙闻天结合自身在高校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教材编写等方面的丰富经验谈到,“胜任力、体验、训练”是心理学专业发展的三个核心要点,高校应重视实践教学,为学生配备专业技能强,具有心理咨询等社会机构工作经验的老师开展教学及指导工作。 师德师风建设巡回报告会 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好教师 三河市第七中学副校长田爱东、三河市第一中学教师吕秋艳、三河市第二小学教学主任霍路、三河市大薄各庄小学副校长邹艳艳四位同志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河北省特级教师田爱东校长以《教师给学生什么》为题,讲述用温暖善意点亮学生未来的故事,她用有效的陪伴、真正的尊重、向上的姿态诠释了教育初心与担当。 河北省骨干教师吕秋艳老师在报告《深耕一中,爱暖三河》中分享个人教学实践故事,讲述了如何以扎实的学识、高尚的品格引领学生,传递了师德正能量。 全国优秀教师霍路主任以《心中有梦,向梦而行》为题,用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案例,生动诠释了教育使命的深远意义,充分彰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尚情怀与执着追求。 廊坊市优秀乡村教育工作者邹艳艳校长在《植根乡村二十载,痴心育人永不悔》的报告中,深情回顾了自己二十年来扎根乡村教育的奋斗历程,生动诠释了她对乡村孩子的无私奉献与执着坚守。 人文教育学院院长刘忠见为主讲嘉宾田爱东、吕秋艳、霍路、邹艳艳四位同志颁发了燕京理工学院社会导师聘书。 心海拾贝 育润未来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展示 教育类专业学生带来《我的情绪我做主》、《小班健康领域,学会倾诉》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展示,他们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妙趣横生的游戏互动,鲜活灵动的故事分享,全景呈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魅力。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团队带来《“语”航者联盟》、《合作不摆烂,快乐到爆肝!》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展示,从趣味游戏入手,磨合实现团队默契,减少沟通隔阂,实现合作,共同成长。 教师点评环节中,对现场展示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同学们在活动中有所启发、有所收获,直面挑战、勇于创新,以扎实的学识和坚定的信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活动现场 “AI助力 创新赋能 心理健康服务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圆满落下帷幕。论坛期间,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深度交流,为心理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指明方向;实习与就业基地签约,为人才培养注入实践动能;学生精彩展示,彰显出未来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蓬勃生机。此次论坛的丰硕成果,将推动人文教育学院在AI技术赋能下不断创新发展,将“创新赋能”的理念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实践,连接技术与人文、学界与业界、当下与未来,以初心致匠心,以笃行赴未来,培养更多专业素养过硬、富有创新精神的心理健康服务人才,共筑心理健康服务的“智慧长城”! ——燕京理工学院人文教育学院新闻中心